37岁的布斯克茨在一场美职联的比赛后,宣布赛季结束后退役。确实有些突然且缺乏仪式感,但这就是布斯克茨的风格。他的感言也很简单:感谢足球。
咱们的球迷群体中将布斯克茨戏称为“球盲过滤器”,字面意思是说外行看不懂布斯克茨踢球。其实反过来说也有道理,布斯克茨的足球造诣和贡献很难用几个简单的词汇,数据或集锦片段加以总结。就算是内行人也要打开整场比赛,在远景中截取几个画面,再跟你解释他是怎样思考和行动的。
布斯克茨的非典型性反而是他最典型的标签。他可以用伊涅斯塔的方式连续假动作过人,将球从包围圈中带出来,也能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时机,完成一次绝妙的反越位传球。但鲜有人用“过人出色”或是“传球大师”形容布斯克茨。
我反而对十多年前的一条评价印象深刻。那是2012年欧洲杯,我们约了加利西亚最佳教练安硕合作“战术板”栏目,他当时给西班牙的两位中场阿隆索和布斯克茨分别标记为“打手”和“警察”:因为在防守阵型中,阿隆索负责主动抢断,而布斯克茨负责限制对方核心球员的活动。这样的表现是没办法在几秒钟一段的配乐集锦中呈现的,“警察”这样的标签放在布斯克茨身上就显得很不合理。
只能说每个教练眼中的布斯克茨都是不一样的,而这个球员总能满足一个教练对中场的想象和需要。比如在迈阿密国际,他被马斯切拉诺放到更靠前,更能和梅西互动的位置,他的助攻次数就明显多过以往。如果给他更多开火权,那他的进球数量毫无疑问将跻身同位置球员的前列。毕竟他一开始就是踢进攻前腰位置的。而在巴萨的最后几年,偶尔防线人员短缺,布斯克茨也要客串中后卫。和马斯切拉诺不同,看似有中后卫身材的布斯克茨在这个位置的表现并不好。
布斯克茨显然不是全能全位置球员。相比并不鲜明的优点,他爆发力不足的缺点反而很突出。特别是在巴萨的最后几年,球队阵型前压,后场大片空当,经常被对方快速反击打穿。布斯克茨尽全力回追,看上去依然不紧不慢。而在更早的“梦三”时代,哈维和伊涅斯塔都在时,巴萨对球权的掌控力更好,三人组合优势互补,看起来更从容。不能说是“哈白”成就了布,只能说“哈白”成就了某个时期、某种风格的布斯克茨。
现在还有人将朴素和低调当成球星的优点吗?有的话,布斯克茨算是这方面的楷模。关于他早些年不开社媒账号,没有智能手机,不去夜场嗨皮,没有纹身的事,算是人尽皆知。年轻人会问: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?普遍意义上不说明什么,但必须承认这种性格、这种技术特点的球员越来越少了。布斯克茨告别足球,我们则在向一种风格和一个时代挥手告别。
相关阅读: